生物有機肥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造粒,需要造粒的只有3種情況:
一種是施肥過程隨機械化播種同時進行的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一般覆土不完全或不覆土,未造粒生物有機肥易被大風吹至田塊一側造成施肥不均。將生物有機肥造成易于機械化施用的圓形顆粒。
二是水田施肥,未造粒生物有機肥未犁入土壤就放水插秧,造成生物有機肥浮于水面,隨風蕩漾造成肥效不勻,使用顆粒肥可使顆粒肥均勻地沉于水底。
三是有機無機復混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造粒由于有機無機復混肥中的化肥比有機肥重,兩者比重不同,若不造粒復混于同一包裝袋中,在貯運過程中由于翻轉常使化肥與有機肥分層,無法均勻使用。
喜歡造粒的農民一般覺得造粒的生物有機肥漂亮,外觀好看,又黑又亮,誤以為這種肥像藥丸,技術含量高。同時還受所謂的傳統經驗影響,認為肥料又黑又有臭味才是好肥料,經過機械加工的更是好肥。殊不知這是對漚肥的樸素認識,漚肥要經過長時間漚制,達到又臭又黑后才算漚制成功。品質好的生物有機肥應該是經過發酵的呈深咖啡色,而且不臭。機器加工只改變形狀,并不改變肥料性質。
如果一味追求黑色具臭味的肥,對于生產商很易做到只要發酵不充分就臭,凡臭的肥料都是在不斷地揮發并導致有效成分的損失。喜歡黑色的就多摻煤粉,喜歡亮的多摻黏土多拋光多滾幾圈就能實現。有些因添加材料過度,施用于田間過了一個栽培季節仍然原樣躺在土里??梢?,造粒肥既提高了價格,并沒有增加肥效。對于施肥過程采用覆土農藝的,施用不造粒的生物有機肥是最合算的。覆土農藝過程中使用造粒肥的只是多花錢,形式上漂亮好看而已。